近期,亚足联公布了2025年卡塔尔U17世界杯的裁判员名单,共有15名比赛官员获得执法资格,包括5名裁判员和10名助理裁判员。这些裁判来自卡塔尔、沙特阿拉伯、韩国、日本和乌兹别克斯坦五个会员协会,而中国籍裁判员未能入选。作为亚洲足坛的一支重要力量,中国裁判的缺席引发了业内关注。
裁判选派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。在亚足联内部,竞争格局复杂,外事资源和地缘实力起到关键作用。例如,亚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由卡塔尔人哈尼担任,副主席为乌兹别克斯坦人伊尔马托夫,这两位裁判界的重要人物近年来积极提携本国及友好协会的裁判员。卡塔尔籍裁判贾西姆执法2022年世界杯,乌兹别克斯坦裁判坦塔舍夫、卢特福林频频现身重大赛事,均离不开高层支持。此外,新加坡裁判塔基近年来的崛起,也与其导师、原亚足联裁判部主管迈丁的提携密不可分。
赛事承办国的贡献同样影响裁判选派。卡塔尔不仅成功举办了2022年世界杯,还紧急接办了2023年亚洲杯和上届U23亚洲杯,为国际足联和亚足联提供了重要支持。作为回报,裁判名额向其倾斜在情理之中。沙特阿拉伯作为2027年亚洲杯和2034年世界杯的东道主,对国际足球事务投入巨大,其裁判获得重用也不意外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获得执法资格的五个国家,其国家队近年来成绩斐然。日本、韩国和沙特是世界杯的常客,卡塔尔仍有机会通过附加赛连续晋级世界杯正赛,乌兹别克斯坦队则历史性闯入2026年世界杯。优异的球队表现,为国家裁判争取国际舞台提供了有力背书。
尽管中国裁判马宁、傅明等人曾执法亚洲杯决赛、世俱杯揭幕战等顶级赛事,马宁还入选了2022年世界杯裁判阵容,但此次U17世界杯的落选提醒我们,裁判的国际发展不仅依赖业务能力,还与国家足协的外事工作和整体足球实力密切相关。中国足球需在提升裁判专业水平的同时,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,并为国字号球队创造更好的外战成绩,从而为本土裁判争取更广阔的成长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