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超本土青训球员锐减:仅2.7人成常态,西汉姆7人领跑

  根据The Athletic UK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025-26赛季英超本土青训球员数量持续下滑,目前联赛平均每队仅拥有2.7名本土培养的球员。其中西汉姆联以7名本土球员位居榜首,水晶宫同样拥有7人,阿森纳6人,切尔西5人。

  这一数据与三十年前形成鲜明对比。1995-96赛季英超球队平均拥有6.5名本土球员,当时温布尔登队中甚至有16名伦敦本地球员,热刺和切尔西也都保持着相当规模的本土阵容。然而《博斯曼法案》在1995年12月正式生效后,取消了对欧盟球员的数量限制,直接导致本土球员比例急剧下降。到2010-11赛季,每支球队的本土球员平均数已降至3.7人。

  本赛季有多达四支球队(阿斯顿维拉、利兹联、狼队和伯恩利)阵中没有任何本土青训球员,而诺丁汉森林、利物浦和伯恩茅斯三队也仅有一人。这种趋势引发了对英超本土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思考。

  多项球迷调查显示,本土球员在球迷心中占据特殊地位。EFL管理机构的研究表明,89%的球迷认为俱乐部对当地社会结构至关重要,而本土球员正是最直观的代表。2017年足球球迷协会的数据显示,78%的球迷认为拥有本土球员非常重要。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最新调查更发现,当自家青训球员进入一线队时,球迷的自豪感评分高达4.74分(满分5分)。

  这种情感联系在具体比赛中得到印证:纽卡斯尔球迷对布莱斯出生的丹-伯恩在上赛季联赛杯决赛首开纪录倍感骄傲;水晶宫球迷则为南伦敦本土球员埃贝雷奇-埃泽在足总杯决赛攻入制胜球而欣喜若狂。反之,特伦特-亚历山大-阿诺德若离开利物浦,将因其本地人身份而让球迷更难接受。

  尽管当前本土球员数量较几十年前有所增加——例如利物浦在1983-84赛季欧冠夺冠阵容中仅有一名本地人萨米-李——但《博斯曼法案》与英超商业化的双重影响,使得各队通过引进国际球员迅速实现阵容多元化,这也直接导致了本土青训球员生存空间的压缩。

标签: